首页> 中文期刊> 《山花》 >黑暗中透出的希望之光——探析《八月之光》中的人性思想

黑暗中透出的希望之光——探析《八月之光》中的人性思想

         

摘要

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在20世纪的美国文坛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其作品深入美国南方腹地,描述美国南方腹地各种族、各阶层人们生活的潮起潮落和悲欢离合,洋溢着一种浓烈的怀旧情绪,因此福克纳被公认为南方文学和"南方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八月之光》是其所创作的篇幅最长的一部小说,也是他最著名且最具争议的小说之一.1932年小说刚一问世就引起评论界的关注,然而,正如著名的福克纳研究学者迈克尔·米尔格特指出的:"《八月之光》尽管是福克纳作品中最常被评论、被用作教材的作品之一,然而对其众多的读者来说,它仍然是最令人困惑的、最难纳入无论是加以理性的思辨或美学的透视的小说之一.因此,它还是一部远未读懂的小说."[1]《八月之光》是20世纪美国南方社会的一幅全景图,也是人性的一幅全景图,表达了福克纳对美国南方乃至整个人类生存状况的思考.作品通过独特的人物刻画展现了南方社会的种族歧视、宗教偏执和历史重负等诸多问题,同时也传达出作者对美好人性的永恒信念.

著录项

  • 来源
    《山花》 |2013年第2期|137-138|共2页
  • 作者

    郭爱云;

  • 作者单位

    西安财经学院;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