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现代农业》 >近50年同德县日照时数变化特征及其对牧草产量的影响

近50年同德县日照时数变化特征及其对牧草产量的影响

         

摘要

基于同德气象站1961~2009年逐月日照时数、总云量的观测资料,1988~2000年天然草地牧草产量观测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累积滤波器、Mann-Kendall检验法以及积分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同德地区光能资源的变化特征,日照时数与总云量关系,日照时数对牧草产量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近50年来同德地区年日照时数呈不显著的微弱增加趋势,20世纪90年代日照时数最多,2001~2009年代最少.年和四季日照时数的增加或减少趋势均不显著.同德3、6、10、12月日照时数呈减少趋势,其余月份呈增加趋势,牧草生长季4~8月的总日照时数约1165.2小时,占年总日照时数的42.2%,各月的日照时数对牧草生长较为有利.春、夏、秋、冬四季日照时数和同期总云量呈显著的负相关,总云量是决定日照时数变化的重要因子之一,年和四季总云量的增减趋势不显著.积分回归分析表明,4月上旬和6、7月各旬的日照时数对牧草产量具有正效应,而4月中旬至5月下旬、8月各旬的日照时数则相反,表现为负效应,负效应天数大于正效应天数,表现为日照时数充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