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学语文:教学大参考》 >现实的清醒与韧性--重读鲁迅《野草·秋夜》

现实的清醒与韧性--重读鲁迅《野草·秋夜》

         

摘要

《秋夜》写于1924年9月15日,最初发表于1924年12月1日《语丝》第三期,是《野草》的第一篇。时值“五四”新文化运动落潮。革命阵营分化,发生于1923年的“兄弟失和”事件.使作者鲁迅内心世界充满了孤独和彷徨。但此次的孤独彷徨较之十多年前因辛亥革命失败而造成的孤独苦闷,是截然不同的。辛亥革命的失败.使作者“如置身毫无边际的荒原。无可措手足的了”;而这一次,作者虽有孤独彷徨之感,但却并不消沉悲观,而是积极主动地探求和思考着,在《彷徨》的扉页上,作者引用屈原《离骚》中的名旬“路漫漫其修远兮,我将上下而求索”,即为明证。《野草》就是作者这种积极探索追求精神的结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