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气象 》 >近十年连云港市霾变化特征及其气象条件分析

近十年连云港市霾变化特征及其气象条件分析

             

摘要

利用连云港市气象和环境监测数据,分析2008—2018年该地区霾的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要素的关系,中-重度霾发生的天气背景和污染物源地特征.主要得到以下结论:连云港主城区霾日数从2011年起逐年显著增加,2013—2015年达峰值,之后逐年减少;冬季霾出现最为频繁,其中1月重度霾日数最多;1~2 m·s-1风速最利于该地区霾的形成;WNW、WSW和SSW三个风向下连云港主城区霾出现的频率最高,受地形和工业布局等因素影响,在自海上来的偏东风下该地区霾出现的频率也较高.相对湿度在70%~80%时,霾出现频率最高,但更高相对湿度更利于中-重度霾形成.PM2.5浓度与能见度、风速和相对湿度等气象要素的相关性均大于PM10.根据地面环流形势,可将连云港地区霾的天气背景分为低压倒槽型、锋前型、高压前部型、高压后部型和均压场型5种,其中均压场型占比最大,达35.8%.逆温层结对中-重度霾的形成有较好指示作用,08时和20时逆温出现的频次和强度均大于14时.轨迹聚类分析表明,不同天气型下中-重度霾对应气团的源地、路径和移动距离均有明显差异.

著录项

  • 来源
    《气象 》 |2020年第7期|959-970|共12页
  • 作者单位

    江苏省连云港市气象局 连云港 222000;

    中国气象局交通气象重点开放实验室 南京 210008;

    中国气象局交通气象重点开放实验室 南京 210008;

    江苏省气象台 南京 210008;

    江苏省连云港市气象局 连云港 222000;

    中国气象局交通气象重点开放实验室 南京 210008;

    江苏省连云港市气象局 连云港 222000;

    江苏省连云港市气象局 连云港 222000;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应用气象学 ; 环境气象学 ;
  • 关键词

    霾; 统计特征; 气象条件 ;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