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医学与哲学 >为生物技术造福全人类而共同努力rnrn——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生命伦理与生物技术及生物安全”研讨会上的讲话

为生物技术造福全人类而共同努力rnrn——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生命伦理与生物技术及生物安全”研讨会上的讲话

     

摘要

这次会议是在可与登月相比的人类基因组计划取得巨大成就,人类基因组研究由结构分析向功能基因组学过渡的重要历史时刻召开的,会议地址选择在具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而又充满包括基因组科学在内的现代气息的杭州举行,体现了会议组织者的远见卓识,也具有鼓励自由学术争论的深刻地寓义。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口大国,我国科学家和国际主流科学家以及各界有识之士一样,一直认为人类基因组的信息蕴藏着极大的科学与社会价值,应该属于全人类,为学术界所共享。任何企图垄断基因组基础数据的做法不仅将从源头上阻碍科学的发展,而且严重违背了全人类公共领域的根本利益。最近,我国科学家参与了国际人类基因组测序计划,同时也向公共数据库释放了大量cDNA数据,不仅表明中国科学家有能力攀登科学技术高峰,而且更重要的是为捍卫人类基因组数据共享的这一重要原则作出了积极贡献。我谨向杨焕明、于军以及所有参与人类基因组计划和相关研究的我国科学家表示感谢。这一成功也说明,发展中国家虽然资源有限,但通过积极参与造福人类的国际大科学合作计划,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是有可能逐步缩小南北差距,实现后来居上,带动社会经济的跨跃式发展的。对基因组应用成果知识产权的保护,不应构成对技术转移和全人类共同繁荣的障碍。rn 众所周知,拥有近13亿人口和55个少数民族及多个遗传隔离人群的中国,具有极其丰富的人类遗传资源,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初衷是要从整体上认识包括肿瘤在内的人类疾病的遗传学基础。当前,人类基因组的研究已越来越集中到人类疾病的基因型和表型相关性、基因组序列变异所引起的疾病易感性以及药物基因组学与药物遗传学的研究。在人类疾病相关基因和重要生物学形状基因发现的过程中,需要采集大量的样品。尊重知情同意原则,保护样品提供者的利益,维护科学家的知识产权和促进平等互利基础上的国际合作,是各国科学家所面临的共同问题。1998年,我国政府颁布的《人类遗传资源管理办法》对于保护和合理利用我国的人类遗传资源起到了重要保证作用,我国科学家在疾病相关基因研究中取得一批重要成果得到国际学术界的好评,同时人类基因资源的国际合作也逐步纳入健康和法制化的轨道。但是,在各个项目的具体执行过程中,也还存在着个别有违生物伦理学的情况,希望能引起有关主管部门的重视,建立相应的监督和管理制度。而在基因组研究应用于人类健康事业的同时,我们也面临着基因歧视的潜在危险:“预告医学虽然有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与预防,但也带来了如何保护个体的隐私权,就业、保险权等社会问题,社会如何对疾病的风险人群或个体提供法律和道德的保护与支持,需要生物医学界与法律、社会学界以及社会公众共同讨论。实际上,据估计每个人都可能携带若干潜在的疾病相关基因。在这个意义上,防止基因歧视实际上是在维护人类社会所有成员的共同权利和尊严。rn 当前生物技术发展方兴未艾,转基因动植物、干细胞技术,克隆技术等重组生命的手段已经成为可能,如何利用这些新技术去解决人类面临的食品短缺和疾病防治、提高人类的健康水平而又防止技术的滥用及反人类的行为,不仅是科学家的责任,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以便制定相应的法律和法规,在使用现代生物技术这把双刃剑的过程中趋利避害。rn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我们的前贤高度重视人类社会的伦理问题,中国古代医学充满着伦理精神,所谓“医者,仁术也。”生物医学、伦理学的核心是造福社会、造福人类。去年7月,江泽民主席在关于人类基因组研究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人类基因组计划是人类的共同财富,应该造福于全人类。”各国国情不同,历史、文化背景和价值观也有差异,这种差异也有可能反映到生物医学、伦理学领域,但这不应成为阻碍国际同行间进行平等对话和交流合作的理由。我高兴地看到这次会议除了中国的同行外,还有来自世界其他国家的多位专家和友人参与。我国新闻界的朋友也为会议的成功作了大量的工作。作为国家级的科学技术研究团体和机构,中国科学院在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工程的同时,高度重视在生物医学、资源和环境保护、高新技术发展等方面的科学伦理问题研究并鼓励自然科学工作者参与社会,与公众对话。这次会议就是一个非常成功的范例,再次对会议的成功表示热烈的祝贺,祝贺作为人类普遍原则同时又符合中国国情的科学伦理观不断进步。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