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医疗装备》 >早产儿与足月儿缺氧缺血性脑损害的影像学表现

早产儿与足月儿缺氧缺血性脑损害的影像学表现

             

摘要

目的:分析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害的影像学表现特点。方法:选择2006年10月~2014年10月临床诊断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者60例,依据患儿孕周时间分为早产儿组与足月儿组,其中,行颅脑 CT 检查患儿21例,行 MRI 扫描检查39例。分析比较2组患儿 CT 与磁共振(MRI)影像变化特点。结果:21患儿行颅脑 CT 扫描均呈局灶性或片状密度减低区,其中,1例患儿呈弥漫性低密度影,伴有灰白质界限消失,周围脑沟变窄,脑裂消失。伴有蛛网膜下腔出血8例,脑室出血3例,脑基底节区出血1例。39例患儿行颅脑 MRI 检查。其中,脑室内出血5例呈点状、小片状 T1 WI 高信号、T2 WI 低信号灶,室旁梗死28例呈室周脑实质可见 T1 WI 、T2 WI 不均匀高信号区,脑室周围白质软化18例呈脑室边缘不整,CT 可见低密度区,MRI 为 T1 WI 低信号、T2 WI 高信号区。MRI 表现双侧大脑半球矢旁区为 T1 WI 纡曲条状、点状高信号,皮层内呈雪花状高信号23例,侧脑室前角深部白质内对称的点状高信号及侧脑室壁外侧白质见粗条状 T1 WI 高信号影8例,皮层下白质出现小囊状 T1 WI 低信号、T2 WI 高信号区8例。基底节、丘脑腹外侧区 T1 WI 呈均匀或不均匀高信号3例。内囊后肢 T1 WI 呈低信号,在 T2 WI 像信号改变不明显2例。早产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MRI表现以脑室内出血、室旁梗死和脑室周围白质软化表现为主。足月儿损伤部位以双侧大脑半球矢旁区最常见,严重者可累计基底节区、脑干部位。结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损伤模式与缺氧发生的严重程度和发生时胎龄关系密切。不同胎龄患儿发生损伤时,其影像学表现存在差异,颅脑 MRI 影像学检查可提供较颅脑 CT 检查更为丰富的影像学信息,有助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及早诊断。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