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海洋科学》 >珠江口黑鲷海捕群体与不同养殖群体的形态差异比较

珠江口黑鲷海捕群体与不同养殖群体的形态差异比较

         

摘要

为探明珠江口黑鲷海捕苗种与人工繁殖苗种间的形态差异,作者采用3种多元统计分析和方差分析方法,对采集自珠江口两岸的海捕黑鲷(Acanthopagrus schlegelii)苗种与2个繁殖场的人工繁殖苗种进行形态差异比较,比较了不同样品组的外部形态特征差异.可量性状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2项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89.90%,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汕头苗场(ST)样品组与另外3个样品组距离最远,判别分析结果同样显示以对该样品组判别准确率最高;可数性状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样品组间背鳍鳍条数、鳃耙数、椎骨数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判别分析和单因素方差分析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样品组间的形态差异,各分析方法获得结论基本类似,相互印证.该研究结果显示,采集自不同繁殖场的黑鲷苗种与珠江口海域野生苗种存在一定的形态差异,但没有证据显示这种差异已导致黑鲷野生和养殖群体间明显的形态分化.

著录项

  • 来源
    《海洋科学》 |2018年第6期|46-52|共7页
  • 作者单位

    天津农学院水产学院,天津市水产生态与养殖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384;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南海渔业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 510300;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南海渔业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 510300;

    天津农学院水产学院,天津市水产生态与养殖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384;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南海渔业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 510300;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南海渔业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 510300;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南海渔业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 510300;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南海渔业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 510300;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南海渔业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 510300;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水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 关键词

    增殖放流; 形态差异; 黑鲷(Acanthopagrus schlegelii); 珠江口;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