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海洋渔业》 >3个不同海区鸢乌贼渔业生物学的初步比较

3个不同海区鸢乌贼渔业生物学的初步比较

         

摘要

根据2005年4~5月、2014年4~6月以及2014年2~6月我国渔船分别在印度洋海域、中东太平洋赤道海域和中西太平洋海域采集的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样本,对其胴长、体质量、性成熟度组成和初次性成熟胴长等基础生物学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印度洋海域雌性个体优势胴长及所占的比例为380 ~560mm和83.50%;中东太平洋赤道海域为160 ~ 240 mm和81.86%;中西太平洋海域雌性为140~ 180mm和77.78%,雄性为140~160mm和93.14%.印度洋海域雌性个体优势体质量及所占比例分别为1 500~4 500 g和85.00%;中东太平洋赤道海域为200~ 500 g和78.43%;中西太平洋海域雌性为100~280 g和88.89%,雄性为160~220 g和88.24%.印度洋海域个体生长指数小于3,其它地区均大于3.印度洋海域的性成熟个体占总体的46.5%,在胴长为320mm已经开始出现性成熟个体;中东太平洋赤道海域性成熟个体占总体的63.24%,在胴长为200 mm时已经出现了性成熟个体;中西太平洋海域雌性性成熟个体占总体的10.1%,胴长160 mm已经有性成熟个体,雄性为65.68%.印度洋海域雌性个体初次性成熟胴长为392.74mm;中东太平洋赤道海域为196.40 mm;中西太平洋雌性个体为213.80mm,雄性个体为146.95mm.本研究结果显示,3个海域的鸢乌贼均为混合群体,印度洋海域主要为大型群,中东太平洋赤道海域和中西太平洋海域主要为中型群,也有一定量的小型群存在.

著录项

  • 来源
    《海洋渔业》 |2016年第6期|561-569|共9页
  • 作者单位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上海201306;

    国家远洋渔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201306;

    大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开发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201306;

    远洋渔业协同创新中心,上海201306;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上海201306;

    国家远洋渔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201306;

    大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开发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201306;

    远洋渔业协同创新中心,上海201306;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上海201306;

    远洋渔业协同创新中心,上海201306;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上海201306;

    国家远洋渔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201306;

    大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开发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201306;

    远洋渔业协同创新中心,上海201306;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上海201306;

    国家远洋渔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201306;

    大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开发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201306;

    远洋渔业协同创新中心,上海201306;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资源增殖和种群结构;
  • 关键词

    鸢乌贼; 渔业生物学; 印度洋西北部; 中东太平洋赤道海域; 中西太平洋;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