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水稻耐低钾胁迫特性的研究进展(综述)

水稻耐低钾胁迫特性的研究进展(综述)

         

摘要

在传统意义上,要满足作物的矿质营养,通常是借助施肥(有机肥、化肥、菌肥等),土壤改良及耕作技术(轮作、休耕、种植结构调节等)来实现的。但到了本世纪60年代,研究者们提出了一个大胆而又富有创造性的设想,即培育适合不同土壤特性的作物,从单向依靠环境改善来满足作物养分需要转变为双向的既改善环境又改良作物来满足其养分的要求。现已证明,作物品种或品系间营养效率差异是受基因控制的遗传特性之一,培育筛选对肥料敏感的作物品种或对离子胁迫(包括离子浓度过高或过低形成的各种胁迫)高抗(耐)的新品种,是获得高产和高经济效益、充分开发利用有问题土壤资源的重要途径。新西兰业已育成能抗土壤有效磷低的高产三叶草,在当地种植无需施用磷肥,印度育成了铁高效的燕麦、高粱品种,菲律宾也育成了抗Zn、Fe、P不足和抗Fe、Al、Mn过量的水稻品种。对水稻耐低钾特性的研究,各国正在展开。国外在钾素营养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方面取得不少进展。在我国,南方水稻主产区缺钾已成为一个制约高产、优质的普遍问题。但由于钾源缺乏,如果钾肥依赖进口则既不能解决大面积缺钾问题,也决非长久之计,因此国内农学和植生工作者均在致力于探索多种新的解决途径,其中筛选、培育耐低钾水稻品种,研究水稻耐低钾机理取得了一定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