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川崎病延迟治疗冠状动脉损害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川崎病延迟治疗冠状动脉损害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状态下川崎病延迟治疗患儿冠状动脉损害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住院的诊断为川崎病且经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的患儿共930例。根据开始IVIG治疗的时间将患儿分为2组:正常治疗组(病程10d内接受治疗)和延迟治疗组(病程10d后接受治疗),观察2组患儿病程1个月时的冠状动脉损害情况。同时收集患儿入院时IVIG使用前的实验室指标,根据各指标的中位数将2组患者分别进一步分为高水平组和低水平组,分析各指标的水平是否和延迟治疗冠状动脉损害间存在交互作用,同时分析治疗前是否使用激素及存在转科对延迟治疗冠状动脉损害的影响。结果:延迟治疗组冠状动脉损害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治疗组(42.4% vs.17.7%,P〈0.001)。交互作用分析显示,延迟治疗合并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中性枉细胞计数、谷草转氨酶升高,及白蛋白、红细胞计数下降时,冠状动脉损害的风险增加,尤其是延迟治疗合并CRP〉79mg/L,ESR〉34mm/h时发生冠状动脉损害的风险最高(分别OR=5.68,95%CI:1.17~27.59;OR=4.11,95%CI:1.62~10.46;均P〈0.05)。延迟治疗合并转科的患儿冠脉损害的风险亦增加(OR=7.29,95%CI:1.85~45.17,P=0.0327)。结论:川崎病患儿在病程10d后接受IVIG治疗使冠状动脉损害的发生率增高,在病程10d后接受IVIG治疗且合并高水平CRP、ESR、中性粒细胞计数、谷草转氨酶、低水平的红细胞计数及第一时间未入住儿童心血管科的患儿冠脉损害的风险增加,尤其合并CRP及ESR水平明显升高者出现冠状动脉损害的风险最大,两者间存在交互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