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 >联合多种定位方法对华北地区地震重定位研究

联合多种定位方法对华北地区地震重定位研究

         

摘要

运用传统的绝对地震定位方法,结合波形互相关技术的相对定位方法(双差地震定位法),对华北地区(110°~120°E,35°~42°N)1993—2004和2007—2012年间发生的17 315次地震进行地震重定位研究.经过两次定位后得到11 453个地震的震源参数,重定位后震中分布形态更加清晰,向活动断裂两侧收缩,与区域构造呈现出更加密切的关系.重定位后的地震震源深度主要集中在3~18 km范围内,约占地震总数的88%,表明华北地区的发震层主要位于中上地壳.约有97.6%的地震震源深度分布在0~23 km,由此推测华北地区地震活动的下界面约为23 km.新河地区地震重定位后震中位置清晰地呈现出NNE向条带状分布,与新河断裂的走向一致,在垂直于新河断裂走向的剖面上,地震震源呈现上陡下缓的"铲状"形态.在唐山地区地震重定位后地震分布表现为唐山、滦县和迁安3个震群,在唐山断裂北段呈现出2条明显的断层,东边断层比西边略深.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