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热带海洋学报 >2019年春季孟加拉湾中部放射虫群落结构垂向变化

2019年春季孟加拉湾中部放射虫群落结构垂向变化

     

摘要

本文利用虎红染色和传统形态分析方法,首次揭示了孟加拉湾中部0~2600m水深放射虫类群(多囊虫、等辐骨虫、列足虫和稀孔虫)的垂向变化特征。多囊虫可生活于全水深,丰度最高值在叶绿素最大值层,表明大部分多囊虫偏好光线充足和营养丰富的水体环境;在阿拉伯海高盐水入侵影响的中深层水体(200~1000m)中,多囊虫活体群和残骸群的丰度变化平稳,反映出其偏好高盐环境(>34.5‰);1000~2000m水层中活体群未增加,但其残骸群的丰度明显升高,推测取样期间1000~2000m水深处可能存在横向搬运现象。等辐骨虫活体丰度最高值出现在50~100m,100~200m深度急剧下降,在200~2600m水深则几乎缺失;0~200m残骸体数量极低,表明等辐骨虫偏好光线充足、营养丰富的环境,其在约100m深发生大量溶解。印度棒矛虫(新种)(Sticholonche indicum sp.nov.)被描记,其形态不同于其他棒矛虫种,具有明显更长的船桨状轴足,其活体峰值位于200~300m,偏好中等温度、高盐的环境,且不受低含氧量的限制。稀孔虫主要生活于50m以深,高峰值出现在200~300m,300~2600m少量存在,其残骸群在0~2600m都处于极低值,反映出低氧含量对稀孔虫影响不明显,而且部分稀孔虫物种不受低温限制,可生存于深水中。可见,浮游动物多囊虫、等辐骨虫、列足虫和稀孔虫具有显著不同的垂直分布与环境适应特征,本研究有助于理解海洋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环境变化。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