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藏学学刊》 >青藏高原的区域性形成和多样化模式:网状、等级与催化(英文)

青藏高原的区域性形成和多样化模式:网状、等级与催化(英文)

         

摘要

本文根据兰达(Manuel deLanda)的"网状结构"和"等级"理论,提出区域性(areality)概念,用以考察地理-文化区域的内在一致性。本文研究的区域是青藏高原东北部的河湟流域。本文认为,该流域的区域性既是等级性的,又是网状结构的。它的等级性来自历史累积、整合和夯实过程,而网状结构则是不同因素受到催化而关联起来的自我组织的、异质性系统。本文研究河湟流域作为一个区域的形成和再塑,通过跨族群的仪式复合体来考察其区域性。这些仪式包括纳顿、博、鲁若和拉孜等。本文认为,区域性概念以及兰达的网状结构和等级概念为我们提供一个分析框架和方法工具,可以富有成效地用于分析青藏高原的其他地方,解释其语言和文化的多样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