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颈椎后路C3~C7椎板切除内固定融合术后中期相邻节段退变的临床研究

颈椎后路C3~C7椎板切除内固定融合术后中期相邻节段退变的临床研究

         

摘要

目的:探究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施行颈椎后路C3~C7椎板切除减压,后路固定融合术后,在中期内对相邻节段退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2018年5月在天津市人民医院行颈椎后路C3~C7椎板切除减压,后路固定融合术后的41例患者.相邻节段退变的评估采取两种方式:(1)为X光影评定,即在X线侧位片上定义X线椎间隙高度丢失与术前相比大于10%;形成肉眼可见的新生骨赘或者原有骨赘增大;或者出现前纵韧带钙化.(2)为核磁共振(MRI),在MRI T2加权像上采用Miyazaki的颈椎间盘退变分级方法观察相邻节段退变的情况.同时通过颈椎活动度及椎间高度来进行评估.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满意的X线片随访及MRI随访,时间为12~26个月,平均18个月.符合观察标准的节段共计82个.患者术后3d椎间高度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与术后3d椎间高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与术前X线过伸、过屈位的颈椎活动度相比,颈椎活动度有明显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末次随访与术后3d对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植骨达到骨性融合,无内固定松动、脱出、断裂发生.患者的上位、下位相邻节段未出现新生骨赘或者骨赘增大的节段、前纵韧带钙化.通过MRI影像学观察,末次随访、术后3d与术前相比上位、下位相邻节段椎间盘信号无明显变化.结论:C3~C7节段行后路椎板切除减压内固定融合术后,在中期患者不会出现相邻节段退变的发生.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