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南方农业学报 >珠江口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鱼类群落多样性分析

珠江口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鱼类群落多样性分析

     

摘要

【目的】分析珠江口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海域鱼类结构组成及其多样性,为开展中华白海豚保护及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研究提供基础资料。【方法】2015年9月(秋季)和2016年3月(春季)以拖网船对保护区海域进行拖网调查,运用生物量和丰度法对渔获组成进行统计分析,计算调查海域内鱼类资源生态特征指数,并采用丰度生物量比较曲线法评估鱼类群落受干扰程度。【结果】两个航次调查共捕获鱼类57种,隶属于13目37科51属。2015年9月(秋季)调查的平均鱼类生物量1.63 g/m^2,平均丰度177.9×10^-3尾/m^2;2016年3月(春季)调查的平均鱼类生物量0.43 g/m^2,平均丰度25.2×10^-3尾/m^2。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凤鲚(Coilia mystus)、六指马鲅(Polynemus sextarius)和短吻鲾(Leiognathus brevirostris)为春秋两季共有优势种;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D)3项生态特征指数均表现为秋季高于春季。2015年9月(秋季)珠江口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海域鱼类群落的生物量优势度曲线位于丰度曲线之下,W为负值(-0.068),鱼类群落结构受到严重干扰;2016年3月(春季)该海域鱼类群落的生物量优势度曲线位于丰度曲线之上,W为正值(0.056),鱼类群落结构未受干扰。【结论】珠江口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海域鱼类现存资源量水平呈下降趋势,渔业资源有所衰退;鱼类群落结构在秋季受外界干扰较明显,春季则趋于稳定。珠江口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海域水质已受到轻度污染,虽然目前尚适合鱼类的生长和繁育,但今后须对其进行实时监测,加强水质与生态环境的保护。

著录项

  • 来源
    《南方农业学报》|2018年第5期|P.1000-1007|共8页
  • 作者单位

    [1]广西北海海洋渔业总公司,广西北海536000;

    [2]农业农村部南海渔业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广州510300;

    [3]广东省渔业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广州510300;

    [2]农业农村部南海渔业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广州510300;

    [3]广东省渔业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广州510300;

    [2]农业农村部南海渔业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广州510300;

    [4]天津农学院,天津300384;

    [2]农业农村部南海渔业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广州510300;

    [3]广东省渔业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广州510300;

    [2]农业农村部南海渔业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广州510300;

    [3]广东省渔业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广州510300;

    [2]农业农村部南海渔业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广州510300;

    [3]广东省渔业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广州510300;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鱼类资源调查;
  • 关键词

    鱼类群落结构; 多样性; 生物量; 丰度; 珠江口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