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小波算法脑电监测下的麻醉管理对老年患者全麻术后恢复质量的影响

小波算法脑电监测下的麻醉管理对老年患者全麻术后恢复质量的影响

         

摘要

目的:探讨小波算法脑电监测下的麻醉管理对老年患者术后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4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行择期手术的60例患者,年龄60~83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或Ⅱ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麻醉组(C组)和小波指数(WLI)监测组(W组)。两组患者均采用丙泊酚、舒芬太尼、罗库溴铵静脉快速诱导,术中泵注丙泊酚、瑞芬太尼及吸入七氟烷静吸复合式麻醉维持,间断追加顺式阿曲库铵。C组麻醉医师根据生命体征调整麻醉药物进行术中麻醉管理,并且WLI呈隐蔽状态。W组麻醉医师通过调整静脉麻醉药物的泵注速度或吸入麻醉药物的浓度将WLI维持在35~70之间。记录患者术中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管活性药物用量,术后恢复室(PACU)内拔管时间、VAS评分、改良的Aldrete评分、PACU停留时间,术后24 h内有无恶心呕吐(PONV)。Brice问卷调查评估患者是否存在术中知晓,CAM量表评估患者是否存在术后谵妄(POD),MMSE量表评估患者是否存在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术前收缩压、舒张压、心率、MMSE评分、ASA分级、受教育程度、手术类型、手术时间、麻醉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W组患者SBP160 mmHg、MAP≥100 mmHg的发生概率明显低于C组(均P0.05);W组患者术中麻黄碱用量明显少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组术后在PACU 30 min时改良的Aldrete评分明显高于C组(P0.05);两组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W组术后住院期间POD的发生率为3.6%,明显低于C组的23.1%(P0.05)。结论:小波算法脑电监测下的麻醉管理或可提高老年患者全身麻醉术后的恢复质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