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司法裁判可接受性的理论检视

司法裁判可接受性的理论检视

         

摘要

既有研究对司法裁判可接受性概念的理解存在明显分歧。对接受的关系结构、形成机制及价值定位的分析发现,司法裁判可接受性的判断既不完全取决于裁判属性,也不完全取决于受众态度。司法裁判的可接受性与合法性之间也并不存在必然冲突,而是呈现出相互依存的关系。对司法裁判可接受性的充分认识可从三个维度展开:本质维度看,司法裁判可接受性是在全面考量裁判涉及的主体因素、信息因素及环境因素基础上形成的动态评价系统;理论维度看,司法裁判可接受性蕴含着在整合多维研究基础上形成的,以“立法—裁判—受众”为基本结构的分析框架;实践维度看,司法裁判可接受性表征着力求兼顾裁判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共识达成机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