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士大夫怨'与古代国家治理探微

'士大夫怨'与古代国家治理探微

     

摘要

宋人罗大经《鹤林玉露》以朱熹等贤臣被贬为引,首次提出"士大夫怨"的概念.考查史学、文学典籍可知"士大夫怨"多指涉古代君臣之间的关系及其给国家治理的影响.造成"士大夫怨"有君王和士大夫两层面的原因,会导致君臣关系疏远、士大夫隐匿不出仕等危害,使士大夫被迫选择"有圣君则来,无德则去"的人生态度,即《论语》所谓"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屈原作《离骚》通过诗来表达怨,朱熹主动积极化有怨为无怨,当为"士大夫怨"的模范.解决"士大夫怨"之要在"合其君臣之亲",应落脚于"熟察民心",通过君与臣上下和亲的"明君臣之义"双向积极互动,达到"上下无怨"的国治之至.这种"君臣相忘于治"的政适状态和"淑女以配君子"的《关雎》追求是"忧在进贤"之义理想的统一,对现代国家治理科学体系的建立和廉政建设多有借鉴.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