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边远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实质的制度分析——贵州麻山地区调查后的反思

边远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实质的制度分析——贵州麻山地区调查后的反思

         

摘要

贵州麻山地区是一个以布依族、苗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又是一个十分典型的地瘠民贫的“少边穷”山区、“满山遍野尽石头,养牛无用人替牛,一年辛苦半年饭,从春到冬肚无油”是这里人民贫困生活的真实写照。各级政府每年拨给扶贫资金,然而其效果不大,这里的人民至今温饱问题并未完全解决。事实上,过去的扶贫一直是从政治上考虑和实施的,脱贫和发展不视为经济问题。深刻地分析有关麻山地区的扶贫政策,发现其中有两点基本假定:(1)贫困被阐释为一种生存危机,脱贫的根本目的被当作满足维持生命存在的基本营养的需求。(2)麻山地区的贫困类型被假定为基于自然条件恶劣的“循环型贫困。”所以政府对改变贫困缺乏远见和信心不足。本文试图找到一个观察麻山地区贫困问题的新视角,从制度因素上探讨贫困问题,研究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实质、产生根源和摆脱贫困的途径。这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