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玉米植株不同部位还田土壤活性碳、氮的动态变化

玉米植株不同部位还田土壤活性碳、氮的动态变化

         

摘要

探讨玉米植株不同部位腐解对还田土壤活性碳、氮动态变化的影响.采用室内培养方法,通过动态监测土壤微生物量碳(SMBC)、微生物量氮(SMBN)、可溶性碳(DOC)和矿质氮含量,研究等量玉米根茬、秸秆、茎及叶4个部位在连续7季还田(秸秆+根茬还田)和不还田土壤(仅根茬还田)中的腐解转化特征.结果表明,秸秆腐解的最初7d是土壤活性碳、氮动态变化的高峰期;腐解期间(62 d)SMBC、SMBN含量表现为添加秸秆始终高于根茬,叶分别在前28 d、14 d内高于茎,后期则低于茎,秸秆介于茎、叶之间;土壤DOC、矿质氮含量为叶>秸秆>茎>根茬;培养结束时,各处理SMBC和矿质氮含量均较起始(0 d)显著提高,DOC含量基本保持不变,SMBN含量显著下降.与不还田土壤相比,还田土壤对新鲜残体的腐解影响不显著,且两者间土壤活性氮组分的差异较碳组分明显.腐解期间土壤活性碳、氮的动态变化主要取决于各器官碳、氮等化学组分的差异性,等量秸秆较根茬更有利于补充土壤活性碳、氮数量,土壤活性氮组分对还田土壤的响应较碳组分灵敏.

著录项

  • 来源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3年第5期|1166-1173|共8页
  • 作者单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农业部西北植物营养与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陕西杨凌 712100;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农业部西北植物营养与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陕西杨凌 712100;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农业部西北植物营养与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陕西杨凌 712100;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农业部西北植物营养与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陕西杨凌 712100;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农业部西北植物营养与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陕西杨凌 712100;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有机质;
  • 关键词

    玉米残体; 微生物量碳; 微生物量氮; 可溶性有机碳; 矿质氮;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