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湿地植物铅的富集特征及根际铅移动性的影响因素研究

湿地植物铅的富集特征及根际铅移动性的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

[目的]揭示湿地植物铅的富集特征及根际铅移动性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为人工湿地修复重金属污染水体提供理论指导和依据.[方法]通过根箱法研究了五种挺水湿地植物(大叶皇冠草、黑籽荸荠、圆币草、草龙、小婆婆纳)根际pH、氧化还原电位(Eh)、Fe2+和Fe3+浓度、铅(Pb)的化学形态及移动性的变化.[结果]与非根际相比,五种植物根际pH下降,Fe2+和Fe3+浓度显著下降,Eh显著升高,Pb的移动性显著降低(P<0.05).与非根际相比,根际pH下降幅度为0.1~0.4个单位,根际Fe2+和Fe3+浓度下降幅度为0.6~2.7 mmol/kg.土壤中铅的存在形态主要以残渣态为主(36.39%~47.54%),其次是铁锰氧化物结合态(30.16%~41.64%)、有机质结合态(8.85%~15.08%)和碳酸盐结合态(6.89%~12.46%).五种湿地植物根际Pb的移动性降低的主要原因是根际碳酸盐结合态Pb含量显著下降,其中大叶皇冠草受根际pH、Eh、Fe3+和Fe2+的影响导致其根际Pb移动性降低效应最为显著.[结论]五种供试植物Pb主要分布在根部;根表富集的铁膜数量显著高于锰膜数量;供试植物根际Fe3+含量与Pb的移动性因子呈极显著正相关,湿地植物根系铁氧化能力对降低其根际重金属的移动性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为人工湿地修复重金属污染水体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

著录项

  • 来源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2018年第4期|1058-1067|共10页
  •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环境修复中心,北京10010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环境修复中心,北京100101;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贵阳55008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环境修复中心,北京10010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环境修复中心,北京10010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环境修复中心,北京100101;

    济源市环境科学研究所,河南济源459000;

    济源市环境科学研究所,河南济源459000;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铅; 土壤污染 ; 湿地植物 ; 移动因子; 根际 ;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