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青年肾肿瘤伴瘤栓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青年肾肿瘤伴瘤栓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摘要

目的: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因肾肿瘤伴瘤栓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年龄≤40岁)临床资料,评估手术效果,探讨其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17例青年肾肿瘤伴瘤栓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情况。按照有无症状、2017年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 Cancer,AJCC)的临床分期、术后有无联合辅助治疗进行分组,采用Kaplan-Meier方法描绘生存曲线,并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不同组间患者术后生存时间、无进展生存时间的差异,分析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17例患者均接受静脉瘤栓取出术,其中,肾根治性切除术16例(94.1%),保留肾单位术1例(5.9%);术前有症状者12例(70.6%),无症状者5例(29.4%);良性肾肿瘤2例(11.8%),恶性肾肿瘤15例(88.2%),包括肾透明细胞癌1例(6.7%),非透明细胞癌14例(93.3%)。15例恶性肾肿瘤中,AJCC临床Ⅲ期8例(53.3%),Ⅳ期7例(46.7%)。术后联合多种辅助治疗者6例(40%),未联合多种辅助治疗者9例(60%)。随访时间2~7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41个月,随访中死亡3例(20%)。患者术后中位生存时间39.0(2.3,77.8)个月,无进展生存时间16.4(2.3,77.8)个月。根据术前有无症状(P=0.307,P=0.302)、AJCC临床分期(P=0.340,P=0.492)、术后有无联合辅助治疗(P=0.459,P=0.253)分组,青年肾肿瘤伴瘤栓患者的术后生存时间、无进展生存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青年肾肿瘤伴瘤栓患者多出现症状,病理类型更复杂多样,恶性肿瘤合并瘤栓中非透明细胞癌的比例更高,有症状及非透明细胞癌与不良预后可能存在一定潜在相关性,外科手术联合辅助治疗是青年肾肿瘤伴瘤栓患者相对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