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古地理学报》 >苏北海岸带潮成辐射砂脊群的形成及其古地理意义

苏北海岸带潮成辐射砂脊群的形成及其古地理意义

         

摘要

南黄海潮成辐射砂脊群的面积约为20 000km2,以160°的角度从弓京港向海展开.它与以弓京港为顶点的辐聚辐散潮流场相伴而生.60余个钻孔揭示,毗邻海区辐射砂脊体系的江苏沿岸平原上存在一个面积约3 000 km2潮成砂区,其顶点位于东台,同样呈扇形以130°的角度向东展开.在潮成砂区内潮成砂质沉积单元位于冰后期海侵型砂坝-湖沉积层之上,二者之间具明显的冲刷面.砂坝-湖沉积层位于晚更新世基底硬粘土层之上,二者之间有较长的沉积间断.潮成砂沉积层上覆潮坪沉积层,二者呈渐变关系.以潮成砂层底部的侵蚀面为界,其下为海侵序列,其上为海退序列.古潮流的研究揭示,潮成砂区内同样存在辐聚辐散的古潮流场,其顶点位于东台附近.由此推断,沿海平原的潮成砂区内也是辐射状潮成砂脊体系,它形成于全新世海退时期.由于长江和黄河三角洲的前展,以东台为顶点的潮成砂脊体系逐渐暴露成陆.陆上和海域潮成辐射砂脊群形成于相同的潮汐动力环境,但处在不同的发育阶段,前者形成于全新世中期,后者发育于全新世晚期.矿物分析揭示,陆上和海区的潮成辐射砂脊体系主要由长江和黄河沉积物组成,其中长江沉积物由南向北运移,且时间较早;黄河沉积物由北向南运移,时间较迟,这种泥沙的运移趋势一直延续至今.随着海平面上升趋于减缓,长江三角洲增长,江苏海岸线向外推进,苏北潮成砂区逐渐出露成陆.1128年黄河由苏北入海,大量的黄河沉积物的加入,加快了本区海岸线的推进速度.潮成辐射砂脊体系与辐聚辐散的潮流场相伴而生,全新世最大海侵以来,辐聚辐散的潮流场的位置曾经历三次变化,第一次以长江古河口湾为顶点,第二次位于现今陆上潮成砂区,第三次位于以弓京港为顶点的现代海域,代表了潮成辐射砂脊体系发育的三个阶段.只是长江古河口湾的潮成辐射砂脊体系由于河流的巨大改造作用,可能未很好保存,至今未发现典型的辐射砂脊体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