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人工造林对森林覆盖率的贡献分析

人工造林对森林覆盖率的贡献分析

         

摘要

根据全国森林资源历次清查和全国历年造林面积统计公布数据,详细分析了不同时期的造林贡献率:1950-1962年、1963-1976年、1977-1981年、1982-1988年、1989-1993年、1994-1998年和1999-2003年间造林贡献率分别为:15.0%、33.1%、19.3%、47.1%、46.0%、53.9%和46.9%;1950-1981年、1982-1993年和1994-2003年3个时段造林贡献率平均为24.9%、46.8%和50.1%;1950-2003年的54 a间,造林至少增加森林覆盖率9.38个百分点,而其中被采伐和征占用等消耗达41.83%,保存面积占59.17%,54 a造林贡献率平均为37.33%,但保存面积仅占造林总面积的22.1%.另一方面,我国森林采伐利用数量较大,1950-2003年森林采伐蓄积总量达130.57亿m3,按平均每公顷蓄积量85 m3计算,折合森林覆盖率约16个百分点.即,建国初的森林全部被采伐过一次,有的地方甚至多次择伐.可见,人工造林在稳定和提高森林覆盖率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1962-2003年,人工造林成林面积占期间森林面积增加值的78.43%.但经长期采伐利用,我国森林质量变低,林相状况变差,到2003年,森林的平均郁闭度仅为0.54,平均胸径仅为13.8 cm,与1962年比,单位面积蓄积量由98.87 m3/hm2下降到84.73 m3/hm2,下降14.3%;近成过熟林面积比例由46.84%下降到32.14%,下降31.4%.指出:随着我国生态安全和生产生活对森林资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在稳定和扩大人工造林数量的同时,应提高造林质量,彻底解决重造轻育、忽视森林资源经营问题,并重视人工造林在碳汇交易、绿色GDP测算等各个方面的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