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日常生活实践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路径——以藏族群众成都就医为例

日常生活实践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路径——以藏族群众成都就医为例

         

摘要

各民族通过多维度的交往相互了解、联络与协作,是形塑民族命运共同体的方式。边疆少数民族群众到内地大城市就医,既是与疾病抗争、与医生合作、寻求身体得医治的过程,也是与不同文化、不同人群交往交流的过程。笔者在成都观察外地藏族群众就医的日常实践活动,透过其与医院医护人员、以汉族为主体的病友以及成都市民之间的交往互动情况,分析新形势下各民族交融互嵌的具体情境与特点。医患之间基于疾病治疗建立起的互信关系,病友之间基于住院日常建立起的互助关系,外地藏族就医者与本地市民之间基于生活日常建立的互动关系,都突破了民族身份、地域与文化的界限。同时,进入城市社会空间的外地藏族就医群体也发挥着自我调适的主观能动性,积极适应、融入新环境,促成各民族之间了解与理解的加深,建立互信,结下友谊;其基于就医实践的经历和经验,又会由个体交往向公共领域延伸,推动各民族的交往范围与交流深度呈动态式、外扩式、递增式拓展。这种建基于日常生活实践的交往交流交融,是各民族建立起相互依存与情感依恋关系的基础,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本路径之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