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盟辞中业已使用,细小一点的用于句子中间,表示短暂的停顿,相当于今天的顿号、逗号;粗大一点的用于誓辞之末,表示文意的完结,相当于今天的句号.到了秦代,这种'点'的形状稍有变化,不再写成斜点,而是写成圆点了.到了西汉,点号的使用更为广泛,形体上也有一些变化,有大圆点、中圆点、短顿点、长顿点几种.东汉时期,'/> '、'的历史源流及作用-萧世民萧红艳-中文期刊【掌桥科研】

'、'的历史源流及作用

     

摘要

"、"最初是作为一种句读符号的身份出现的,其源头可上溯至春秋战国时期的文献材料中.<侯马盟书>的盟辞中业已使用,细小一点的用于句子中间,表示短暂的停顿,相当于今天的顿号、逗号;粗大一点的用于誓辞之末,表示文意的完结,相当于今天的句号.到了秦代,这种"点"的形状稍有变化,不再写成斜点,而是写成圆点了.到了西汉,点号的使用更为广泛,形体上也有一些变化,有大圆点、中圆点、短顿点、长顿点几种.东汉时期,点号进入了字典和经书之中.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收有"、".熹平石经中用圆点为篇号、章号.此后,点号可以用作着重号和灭除号.到了唐代,点号又可用作校对符号.宋明时期,点号还可以有别的用途.到了近代,可用于着重号、句读号等.解放后新中国制定的第一套"标点符号用法"中有顿点和圆点两种,分别表示顿号和着重号.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