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吉林中部小蜂蜜顶子组火山岩的形成时代及其地质意义: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组成证据

吉林中部小蜂蜜顶子组火山岩的形成时代及其地质意义: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组成证据

         

摘要

本文对出露于吉林省中部地区的小蜂蜜顶子组标准剖面的流纹岩(样品号:JH21-1)和非标准剖面小蜂蜜顶子组的安山岩(样品号:JX1-1)进行了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以及Hf同位素组成研究.2个样品中的锆石均呈自形—半自形,CL图像上显示条痕状吸收或典型的岩浆振荡生长环带,结合其Th/U比值(0.27 ~0.81),均暗示了它们的岩浆成因.定年结果表明:流纹岩(JH21-1)中锆石206 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192±2)Ma (MSWD =4.8),其形成于早侏罗世;安山岩(JX1-1)中锆石206 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172±1)Ma(MSWD=0.27),表明其形成于中侏罗世.前者与标准剖面时代一致,后者与小蜂蜜顶子组并非同一套火山岩.而2个样品中锆石的Hf同位素组成较为均一,εHf(t)值为+5.25~+9.37,二阶省模式年龄为803~1 177 Ma,暗示它们起源于中—新元古代新增生陆壳物质的部分熔融.综上所述,吉林中部地区侏罗纪岩浆事件至少可以划分为两期——早侏罗世和中侏罗世,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历史,可以认为吉林省中部地区早—中侏罗世火山岩的形成应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于欧亚大陆之下的地质作用相联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