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基流分割法在黄河流域地下水研究中的应用

基流分割法在黄河流域地下水研究中的应用

             

摘要

为研究黄河流域地下水可再生能力变化规律和制定黄河流域水资源管理方案,应用基流指数法(BFI)和直线平割法的原理与方法,计算了黄河流域干流13个水文断面与20条主要支流31个水文断面的基流量,并分析了基流量的形成机理、地下水对黄河水的贡献、基流变化过程、流域地下水资源的构成及地下水资源总量。研究结果表明:花园口断面的基流量占多年平均径流量的44%,流域内河水与地下水存在极其密切的转化关系,地下水对黄河水的贡献很大。黄河的径流量与基流量主要来自兰州以上的源区,兰州断面的年径流量与基流量分别占花园口断面径流量的59%和60%;而兰州以下到花园口之间的上、中游地区,地下水对黄河水的贡献很小。1990年前后,黄河干流与支流河段的基流量发生了很大变化。除玛多以上的源头段基流量衰减率较大外(衰减率为0.38),兰州以上的干流河段基流量衰减率较小(0.08~0.20),而兰州以下的黄河干流基流量衰减率都很大(0.22~0.31)。基流量的剧烈衰减是天然和人类活动(如地下水开采)共同作用下地下水资源量减少的结果。从流域水循环的观点考虑,黄河流域的区域地下水资源由参与黄河水循环的地下水资源、未参与黄河水循环的地下水资源和流域地下水的开采等3大部分构成。1990年6月—2000年6月近10年黄河流域地下水天然资源量平均值为353.9亿m3/a,比多年地下水资源量平均值减少了15%。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