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世纪穆氏家族与俄罗斯商人在恰克图交易大黄情况

19世纪穆氏家族与俄罗斯商人在恰克图交易大黄情况

         

摘要

自大航海时代以来,欧洲人认为中国甘肃、陕西地区出产的大黄是最具强健脏腑、镇静清热等疗效的药材。因此,他们希望透过各种管道取得大黄。自雍正五年(1727)年起,恰克图开市之后,清廷准许穆氏家族在恰克图卖大黄。俄国也派商人,前往恰克图买大黄。乾隆三年(1738),俄罗斯官方独揽大黄生意,以毛皮或其他物资向穆氏家族换购大黄。穆氏家族与俄国人买卖大黄时有纠纷,例如:拖欠俄罗斯人货期、缺额,或者压低大黄产地价格,高价卖给俄国人;优质与劣质大黄混充卖给俄国人。俄国人也曾拿优劣参半的毛皮与穆氏家族交易,或者不依合约另找商人买大黄。因此,中、俄双方官员不时得监督两方商人交易大黄情形,减少纠纷与冲突。因为大黄贸易利润丰厚,穆氏家族得应付恰克图章京事务处、衙门差派与陋规,而且家族成员之间也常发生利益纠葛,数度请求库伦办事大臣调解家族纷争。由此可见穆氏家族与中央、地方衙门关系匪浅。中、俄的政治情势、经济状况、外交政策、市场需求等诸多因素,均影响中、俄商人大黄交易量与换购商品种类。例如:18世纪,清廷数度关闭恰克图市集,大黄因法令限制不得出口俄罗斯,但欧洲市场需求大黄热切,俄罗斯商人转向走私贸易。由于俄国购买中国大黄数量、价格受欧洲市场影响。在俄国官方垄断大黄贸易期间,经常面临走私竞争压力,数度设法制裁走私活动。自1782年以后,俄罗斯开放大黄自由交易,大黄贸易逐渐由莫斯科、沃洛格达和库尔斯克等商人垄断。19世纪起,俄罗斯手工业逐渐兴盛,加上在西伯利亚过度猎捕动物,毛皮逐渐短缺,使得俄国商人改以毛纺织品、棉纺织品、皮革制品等取代毛皮向穆氏家族换购大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