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脑梗死患者采用早期针灸干预对血流变学、血脂、黏附分子1、基质金属蛋白酶9、选择素、白介素、肿瘤坏死因子-α及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

脑梗死患者采用早期针灸干预对血流变学、血脂、黏附分子1、基质金属蛋白酶9、选择素、白介素、肿瘤坏死因子-α及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

         

摘要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采用早期针灸干预对血流变学、血脂、黏附分子1、基质金属蛋白酶9、选择素、白介素、肿瘤坏死因子-α及神经功能缺损评价的影响.方法 脑梗死患者99例,均经CT或MRI确诊.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9例,观察组60例.所有患者采用西药统一方案治疗,降颅压、依达拉奉、血栓通、丹参酮Ⅱa、刺五加及对症处理.对照组给予半白天麻汤辨证加减.日一剂,水煎200ml,分两次服用.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头针、体针联合针灸治疗.平补平泻,得气后留针60min,20 min行针1次,每日一次.4周后评价结果.中医治疗前及治疗后28天抽晨起静脉血检测血流变学、血脂、黏附分子1、基质金属蛋白酶9、选择素(E、L、P)、白介素(IL-6、10、18)、肿瘤坏死因子及评价治疗前、治疗后14天、28天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所有数据均采用方差分析和t检验.结果 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浆比黏度、血小板聚集率、纤维蛋白原检测值比较,P均<0.0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全血比黏度(高)检测值比较,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全血比黏度(低)、红细胞压积血沉检测值比较,P均>0.05.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浆比黏度、全血比黏度(高)、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聚集率、纤维蛋白原、血沉检测值比较,P均<0.0005;观察组治疗前后全血比黏度(低)检测值比较,P<0.01.两组治疗后血浆比黏度、全血比黏度(高)、全血比黏度(低)、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聚集率、纤维蛋白原、血沉检测值比较,P均<0.0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总胆固醇、低密度蛋白、甘油三脂水平变化比较,P均<0.0005;对照组治疗前后高密度蛋白水平变化比较,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总胆固醇、低密度蛋白、甘油三脂水平变化比较,P均<0.0005.观察组治疗前后高密度蛋白水平变化比较,P<0.01.两组治疗后总胆固醇水平变化比较,P<0.05;两组治疗后低密度蛋白、甘油三脂、高密度蛋白水平变化比较,P均>0.05.对照组治疗前后黏附分子1、E选择素、L选择素、P选择素水平变化比较,P均<0.0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变化比较,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黏附分子1、E选择素、L选择素、P选择素水平变化比较,P均<0.0005;观察组治疗前后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变化比较,P<0.005.两组治疗后黏附分子1水平变化比较,P<0.0005;两组治疗后基质金属蛋白酶9、L选择素、P选择素水平变化比较P均>0.05.两组治疗后E选择素水平变化比较,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白介素-6、白介素-10、白介素-18、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变化比较,P均<0.0005.观察组治疗前后白介素-6、白介素-10、白介素-18、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变化比较,P均<0.0005.两组治疗后白介素-6白介素-18、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变化比较,P均<0.0005;白介素-10水平变化比较,P>0.05.两组治疗后14、28天神经缺损分比较,P均<0.0005.结论 脑梗死患者采用早期针灸干预对血流变学、血脂、黏附分子1、基质金属蛋白酶9、选择素、白介素、肿瘤坏死因子-α及神经功能缺损评价均有一定的影响,观察组效果更明显.另外,还证明疗效与针灸刺激强度有关,强度越大抑制炎症、降低血黏度、挽救半暗细胞效果越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