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嵇康《声无哀乐论》中的“和”与“不和”

嵇康《声无哀乐论》中的“和”与“不和”

     

摘要

嵇康《声无哀乐论》所认为的音乐审美标准"和"隐藏着许多的"不和",而非简单的和顺。这种"不和"表现在《声无哀乐论》中的两次思想偏离、儒道音乐思想属性的难以定位及其境界追求与个人性格的矛盾上。之所以形成这种现象,主要在于客观政治环境的诱导、士人心态的演变、玄学思想的影响等。这种"不和"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个人理性与感性的冲突和斗争,在追求理性的过程中,音乐的纯粹性得到升华。同时,对外界的深刻体验、内心情感的挣扎与反复又促进了音乐内涵的丰富与深厚。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