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欧阳江河1990年代诗歌的意义生成机制

欧阳江河1990年代诗歌的意义生成机制

         

摘要

“非诗”词语的跨语境运用、“物质性”对语义的反哺以及“矛盾修辞法”,是欧阳江河1990年代诗歌意义生成的三个典型机制。诗人将“非诗”领域的词语,及其可能涵括的意义向度移植并填充到诗中,再借助更注重过程、更具敞开性的“叙述”行为,实现了词汇的扩展与意义领地的扩张;“非诗”领域词语入诗之后,诗人在“词物同向”和“词物异向”,即词与其指称物的意义指向一致与相异两个维度,将“词”与“物”勾连,完成了“物质性”对语义的反哺与填充,其意义走向变得不确定,也加大了理解与阐释的难度;被“物质性”填充的语义,借助“矛盾修辞法”有效表意。诗人通过“自反”与“它反”两种表意方式,以及“语义悖论”和“语境悖论”两个表意层次,增强了词语面对现实的言说效力。这三个意义生成机制构成了欧阳江河“90年代诗歌”的整体语言样态,彰显了现代汉语诗歌的写作难度,带来了语义的多元与繁复,同时也致使欧阳江河的诗歌变成“失心的写作”,产生了“词生词”的问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