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 >立枯丝核菌对马铃薯的致病机理研究Ⅱ:病原菌毒素对幼苗活性氧代谢及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立枯丝核菌对马铃薯的致病机理研究Ⅱ:病原菌毒素对幼苗活性氧代谢及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摘要

[目的]探讨马铃薯茎溃疡病的病原菌立枯丝核菌的致病机理.[方法]采用毒素处理组培苗及透射电镜观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病原菌菌毒素(T2:低浓度,T3:中浓度,T4:高浓度)对马铃薯幼苗体内活性氧代谢及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病原菌毒素处理24 h后,中、高浓度处理(T3和T4)的马铃薯幼苗体内超氧阴离子(O2-)的产生速率和丙二醛(MDA)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CK(T1),至120 h时达到峰值,T3和T4处理的O2产生速率分别是T1的3.3倍和4.1倍,MDA分别是T1的3倍和5.4倍;毒素处理后马铃薯幼苗体内H2O2含量的变化与O)2和MDA含量相似,处理96 h时即可达到峰值;电镜下马铃薯茎基部组织细胞的超微结构显示,毒素处理24~48 h后,马铃薯茎基部组织细胞的质体开始变形肿胀,内质网变形;毒素处理72 h后,细胞膜消失,细胞线粒体变形,基质外流,细胞壁不再光滑,质膜断裂;毒素处理96~120 h后,细胞质溶解,逐渐衰老.[结论]中、高浓度的病原菌毒素处理引起了马铃薯幼苗体内活性氧的积累与膜脂过氧化反应,由此造成的细胞质膜断裂,细胞器受损和细胞质溶解等一系列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是溃疡病最终导致植株死亡的可能机理.

著录项

  • 来源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 |2016年第4期|20-25|共6页
  • 作者单位

    甘肃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甘肃省干旱生境作物学重点实验室;

    甘肃兰州730070;

    甘肃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甘肃省干旱生境作物学重点实验室;

    甘肃兰州730070;

    甘肃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甘肃省干旱生境作物学重点实验室;

    甘肃兰州730070;

    甘肃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甘肃省干旱生境作物学重点实验室;

    甘肃兰州730070;

    甘肃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甘肃省干旱生境作物学重点实验室;

    甘肃兰州730070;

    甘肃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甘肃省干旱生境作物学重点实验室;

    甘肃兰州730070;

    甘肃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甘肃省干旱生境作物学重点实验室;

    甘肃兰州730070;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马铃薯(土豆) ;
  • 关键词

    马铃薯; 病原菌毒素; 活性氧 ; 膜伤害; 细胞超微结构 ;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