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工程地质学报 >汶川地震极重灾区地质背景及次生斜坡灾害空间发育规律

汶川地震极重灾区地质背景及次生斜坡灾害空间发育规律

     

摘要

5·12汶川大地震造成大量的次生斜坡灾害,本次研究区域为汶川大地震的11个重灾区,包括汶川、北川、青川、安县、平武、茂县、江油、彭州、什邡、绵竹、理县等市县.通过对重灾区航片、卫片、雷达图像的解译研究发现,重灾区次生斜坡灾害的主要灾种表现为崩塌、滑坡以及崩塌、滑坡高速运动解体形成的碎屑流(个别地方由于水的参与表现为泥石流)以及它们堵江形成的堰塞湖.研究发现地震次生斜坡灾害的发育具有明显的丛集性规律.从区域上看,次生斜坡灾害明显呈带状,沿龙门山断裂带展布,并主要受北川-映秀断裂控制.各灾种的发育在不同地段发育的规模、频率差别较大.以灾害分布面积来排序,汶川县灾害面积最大,为131.55km2,其次为北川县,为45.57km2,其余9个县(市)灾害面积相差不大,均介于6~17km2,其中理县灾害面积最小,为6.25km2.各灾种的发育在不同地段发育的规模、频率差别较大.青川县、平武县灾种主要为滑坡,汶川县、茂县、安县、理县灾种主要表现崩塌转化的碎屑流,北川的主要灾种则为碎屑流,其次为滑坡,什邡、彭州、绵竹、江油等地主要灾种为崩塌.灾种发育的这种地域性差别主要受控于地层岩性,除此而外,还与构造特征、地形地貌等因素紧密相关.研究表明:岩性对灾害种类的展布有决定性控制作用.统计发现,岩性越坚硬,崩塌、碎屑流发育率越高,滑坡则在软岩地区、较软岩地区和较坚硬区发育率最高,泥石流则在软岩地区最为发育.地形地貌对次生斜坡灾害的发育有重要影响,统计表明,崩塌、碎屑流以及泥石流在1200~2000m坡段范围内发育率最高,其次为800~1200m坡段;而滑坡则在800~1200m坡段范围发育率最高.对坡度而言,除11°~20°坡度范围外,崩塌和碎屑流的发育率总体具有随坡度增高而增大的特点;而滑坡和泥石流的发育率呈现典型的单峰特征,在1°~20°范围内发育率最大.坡向对地震次生斜坡灾害的发育影响不明显.地震次生斜坡灾害的发育规律表明,地震斜坡灾害的发生主要受控于活动构造本身,并沿活动构造呈带状展布,同时受场地条件如岩性、地形地貌等因素的强烈控制.

著录项

  • 来源
    《工程地质学报》|2009年第1期|39-49|共11页
  •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工程地质力学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

    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59;

    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59;

    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北京,100083;

    中国科学院对地观测中心,北京,100190;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工程地质力学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

    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59;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动力地质及工程地质作用;火山学;
  • 关键词

    汶川地震; 次生灾害; 分布; 机理;

  • 入库时间 2022-08-18 08:48:36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