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豫西大石门沟钼矿床成矿物质来源、流体包裹体特征及成矿机制

豫西大石门沟钼矿床成矿物质来源、流体包裹体特征及成矿机制

         

摘要

豫西大石门沟钼矿床位于熊耳山东南麓,属典型隐爆角砾岩型斑岩矿床.成矿过程经历了早、中、晚阶段.成矿热液δ18O介于-2.12‰~ 5.23‰,δDv-swow介于-94.5‰~-65.7‰,流体主要来自岩浆.δ34 S值-17.3‰~-0.74‰,硫源主要来自深部,混有壳源硫.δ13C在-5.3‰~-5.6‰,属岩浆来源碳同位素组成.矿床金属硫化物的206 Pb/24Pb值在17.161 ~ 17.387之间,平均值17.242;207Pb/204 Pb值在15.433~15.452之间,平均值15.444;208Pb/204 Pb在37.420 ~37.508之间,平均值38.454,暗示铅主要来自深部.钼矿石∑REE为292.53×10-6 ~432.94×10-6,LREE/HREE值3.84~7.76,δEu值0.54 ~0.73,中等负铕异常,δCe为0.83~0.89,呈弱负铈异常,矿化蚀变岩与花岗岩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早阶段为LCO2型及LCO2+S型、少量VCO2型流体包裹体;中阶段流体包裹体有V-L型、V-L+S型包裹体;而晚阶段发育气液V-L型包裹体.三个阶段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分别集中在(247 ~468)℃、(111 ~372)℃、(110 ~272)℃;盐度分别对应于11.64,6.75,6.12wt%NaCl.eqv,随均一温度的降低而降低.钼矿床属隐爆角砾岩型斑岩钼矿床,马超营断裂的俯冲和地壳增厚,拆沉作用导致幔、壳岩浆上涌侵位,在印支期主要成矿阶段第一次隐爆,形成钼矿床的大概轮廓.在构造体制转换燕山早期再次隐爆,继承、叠加和改造印支期成矿,是临近燕山期岩浆岩和斑岩侵入在大石门沟钼矿的一种响应,两者组成了该区中生代成矿作用的完整旋回,构成秦岭钼(钨)、金、银、铅锌等金属矿带的一个晋宁、加里东、印支和燕山期的完整成矿系列.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