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大菱鲆出血性败血症病原茵的分离与鉴定

大菱鲆出血性败血症病原茵的分离与鉴定

         

摘要

从全身呈弥漫性出血的养殖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肝脏、腹水和肾脏中分离到3株菌落形态相同的优势菌,取菌株L-59231通过注射(菌液浓度分别为4×lO.、5×107 cfu/mL,剂量0.1 mL/尾)、灌喂(4×106 cfu/mL,0.5 mL/尾)和创伤浸泡(4.7×105 cfu/mL)三种途径对大菱鲆进行人工感染试验.结果表明:以上三种途径均可造成大菱鲆的发病,灌喂感染和创伤浸泡对试验鱼的感染率为100%和57.1%,未发现死亡;注射感染的死亡率分别为100%和71.4%.药敏试验表明,庆大霉素、四环素、氯霉素、红霉素、链霉素等对L-59231菌株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该菌呈短杆状,革兰氏染色阴性,氧化酶阳性,接触酶阴性,V-P试验阴性,硝酸盐还原反应阳性.根据<常见细菌系统鉴定手册>所描述的弧菌属的生理生化特性,综合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16S rRNA基因序列等试验结果,可将L-5923l菌株鉴定为创伤弧菌.

著录项

  • 来源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08年第5期|335-339|共5页
  • 作者单位

    大连水产学院,农业部海洋水产增养殖学重点开放实验室,辽宁,大连,116023;

    大连水产学院,农业部海洋水产增养殖学重点开放实验室,辽宁,大连,116023;

    大连水产学院,农业部海洋水产增养殖学重点开放实验室,辽宁,大连,116023;

    大连水产学院,农业部海洋水产增养殖学重点开放实验室,辽宁,大连,116023;

    大连水产学院,农业部海洋水产增养殖学重点开放实验室,辽宁,大连,116023;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细菌性鱼病;
  • 关键词

    大菱鲆; 细菌鉴定; 创伤弧菌; 感染试验;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