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临床肺科杂志》 >应用肺通气/灌注显像评估肺栓塞后残余血栓的危险因素

应用肺通气/灌注显像评估肺栓塞后残余血栓的危险因素

         

摘要

目的应用肺通气/灌注显像评估肺栓塞后残余血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2021年就诊于我院的肺栓塞患者,于抗凝或溶栓治疗后3~6个月行肺通气/灌注检查,评估是否存在残余血栓,分为残余血栓组和非残余血栓组,计算首次灌注缺损程度、首次受累肺段数,并收集相关临床资料。结果共纳入77例肺栓塞患者,年龄23~92岁,平均年龄(64.92±15.41)岁,男性27例(35.1%),女性50例(64.9%),其中残余血栓组24例(31.2%),非残余血栓组53例(68.8%),残余血栓组年龄≥60岁(91.7%)、首次灌注缺损程度、首次受累肺段数均高于非残余血栓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痛患者中非残余血栓组(41.5%)高于残余血栓组(16.7%),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首次灌注缺损程度(OR=1.223,95%CI:1.032~1.449,P=0.02)是残余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首次肺灌注缺损程度是抗凝治疗后残余血栓存在的独立危险因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