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 >恶性血液病合并血流感染患者病原学特征及预后因素分析

恶性血液病合并血流感染患者病原学特征及预后因素分析

             

摘要

目的 分析恶性血液病患者血流感染的病原学、耐药情况及预后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62例合并血流感染的恶性血液病患者的菌种分布、耐药情况等临床资料,以30 d病死率为主要终点确定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162例恶性血液病合并血流感染患者共分离出162株病原菌,包括革兰阴性菌112株(69.1%)、革兰阳性菌42株(25.9%)、真菌8株(4.9%)。在革兰阴性菌中排名前4位的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及阴沟肠杆菌阴沟亚种;共发现耐碳青霉烯肠杆菌科8例次,其中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杆菌占比最高。总30 d病死率为28.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30 d病死率的独立预测因素包括疾病状态、粒缺持续时间、Pitt菌血症评分。结论 恶性血液病患者血流感染病原菌的种类较多,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不同的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不同,应根据本地区血流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