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临床肝胆病杂志 》 >中医药对肝硬化门静脉血栓的干预作用及用药特点分析

中医药对肝硬化门静脉血栓的干预作用及用药特点分析

             

摘要

目的探究中医药对肝硬化合并门静脉血栓(PVT)患者的干预作用及用药特点。方法回顾性选取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住院治疗的肝硬化合并PVT患者89例,根据是否联用中医药治疗分为中药组59例,对照组30例。收集两组患者人口学、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胃镜检查、手术史、门静脉高压相关并发症、用药情况及随访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多因素分析采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利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对中药干预处方进行药物效应聚类分析。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OR=3.144,95%CI:1.221~8.094)、PVT范围波及PV+SMV(OR=51.667,95%CI:3.536~754.859)、PV+SV+SMV(OR=13.271,95%CI:2.290~76.928)、伴门静脉海绵样变性(OR=11.896,95%CI:1.172~120.696)及中药干预(OR=0.348,95%CI:0.129~0.938)是肝硬化PVT结局的影响因素(P值均<0.05)。随访结果显示,中药组PVT进展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6.95%vs 56.67%,P<0.001)。中药组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8.47%vs 33.33%,P<0.001)。使用频率较高的有效中药为补虚类359次(34.6%)、活血化瘀类202次(19.5%)、利水渗湿类180次(17.3%)等;使用频次较高的中药为黄芪57次(8.7%)、当归50次(7.6%)、水蛭48次(7.3%)等;使用频次较高的药对为黄芪+当归、黄芪+水蛭、当归+水蛭、黄芪+当归+水蛭等。结论黄芪、当归、水蛭等益气活血破血中药可促进肝硬化PVT的稳定或再通,减少门静脉高压出血的发生。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