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药材 》 >中药荆芥的本草考证

中药荆芥的本草考证

             

摘要

从名称、基原、药用部位、药性、功效、食用历史等方面,对中药荆芥进行了考证研究。荆芥最早以"假苏"之名首见于《神农本草经》;首载"荆芥"一名者当为唐代《新修本草》;首次以"荆芥"为正名收载者为唐代《食疗本草》。历代本草所见荆芥别名主要包括假苏、鼠蓂、姜芥、菥蓂、稳齿菜、四棱杆蒿、哈日吉菇格(蒙语名)、山薄荷、小苗香等。《吴普本草》最早记载了荆芥的形态特征,结合历代本草文献记载和药图,荆芥基原植物的基本特征可概括为气味辛香,茎方,部分枝节梢头为红色,叶对生,羽状深裂,裂片3~5片且多呈狭长披针形,羽状叶脉,主脉明显,叶片颜色淡黄绿色或深绿色,花序为轮伞花序多轮密集成穗状,农历二月抽叶,农历八月为花期。其特点与唇形科荆芥属裂叶荆芥Schizonepeta tenuifolia Briq.基本一致。自宋至清,间有医家仅选荆芥穗入药,但其余大多时期多数医家皆以茎穗同用。根据历代本草记载,荆芥药性可概括总结为性温,味辛,无毒,归肺、肝经。其功效多体现在疏风散邪、透疹消疮、活血、祛湿除痹、消食等方面,治疗病证多与风邪、气滞、血瘀有关,可用治外感寒热、瘰疬、疮疡初起、瘀血及湿痹等,兼具消食、清利头目、醒酒等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