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头颈部动脉夹层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的特征及病变血管再通的影响因素

头颈部动脉夹层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的特征及病变血管再通的影响因素

         

摘要

目的:头颈部动脉夹层(cervicocerebral artery dissection,CAD)是导致中青年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原因之一,病情凶险,不及时诊疗容易发生严重后果,早期确诊并及时干预可极大地改善预后.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CAD在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igh-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vessel wall imaging,HRMR-VWI)中的影像学表现及CAD病变血管再通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19年12月间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放射科经HRMR-VWI确诊为CAD且有相关影像学复查资料的19例患者(共计26支病变血管)的临床及HRMR-VWI资料.将病变血管分为恢复组、未恢复组.经治疗后,无残留动脉夹层表现,管腔无残留狭窄的病变血管纳入恢复组;治疗后依然存在狭窄、闭塞或仍残留夹层改变的病变血管纳入未恢复组.根据病变血管供血区有无缺血性卒中,将病变血管分为缺血性卒中组和非缺血性卒中组.比较组间患者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的差异.结果:在26支受累血管中,颈内动脉颅外段夹层14支(53.8%),椎动脉颅外段夹层8支(30.8%),椎动脉颅内段夹层3支(11.5%),基底动脉夹层1支(3.9%);有16支病变血管供血区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病变血管基线HRMR-VWI中均可观测到壁间血肿的影像学表现.恢复组共18支(69.2%)血管,未恢复组共8支(30.8%)血管,未恢复组血管较恢复组多见于颅内段(P0.05).缺血性卒中组与非缺血性卒中组间年龄,性别,合并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的情况,病变血管位置,血管闭塞情况,病变血管长度以及双腔征、内膜片及腔内血栓等影像学表现差异均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壁间血肿为CAD常见的影像学表现,HRMR-VWI可清楚准确地显示壁间血肿.CAD病变血管的再通率高,发生于颅内段CAD较发生于颅外段CAD再通慢,可延长复查时间.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