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非肝硬化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肝细胞癌的转录组测序及其对患者生存的影响

非肝硬化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肝细胞癌的转录组测序及其对患者生存的影响

         

摘要

目的通过转录组测序以及生物信息学分析探讨非肝硬化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al,HBV)相关肝细胞癌的转录特征及与患者生存的关系。方法通过转录组测序获得非肝硬化HBV相关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差异表达基因;利用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数据库富集分析获得差异表达基因涉及的生物功能过程及信号通路;通过基因-基因功能相互作用网络分析获得关键基因;利用癌症基因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肝癌队列对关键基因进行生存预后分析。结果共发现上调差异基因3672个,下调差异基因2715个。GO功能富集分析主要涉及细胞分化、DNA复制、DNA修复、炎症反应免疫应答、细胞黏附等。KEGG通路富集主要包括细胞周期、氧化磷酸化、p53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信号通路和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信号通路等。其中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3(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3,MAPK3)、Ras相关C3肉毒毒素底物1(ras-related C3 cotulinum toxin substrate 1,RAC1)、磷脂酶Cβ1(phospholipase C beta 1,PLCβ1)、连环蛋白β1(catenin beta 1,CTNNβ1)、非转移性细胞1(non-metastatic cells 1,NME1)基因和非转移性细胞6(non-metastatic cells 6,NME6)基因高表达与肝癌患者预后不良相关(P<0.05);FYN、细胞色素P450(cytochrome P450,CYP)2C8和CYP2C9低表达与肝癌患者预后不良有关(P<0.05)。结论非肝硬化HBV相关肝细胞癌发生涉及多个生物学过程和信号通路的改变,与肝癌患者的生存预后相关的关键基因为理解非肝硬化HBV相关HCC发生机制提供新线索。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