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制度与孔乙己的病态人

         

摘要

科举制度与孔乙己的病态人格之间具有密切关系这本无异议,但如果追问科举制度通过何种方式、怎样的途径导致了孔乙己的病态人格特征,就会成为一个问题。科举本是中国古代社会为选拨管理人才产生的制度设计,其积极效应就是打破了社会身份、角色的世袭罔替陋习,促进了阶层的更替、交流。但考试结果往往决定了差异极大的社会地位和人生归宿,导致以求真、向善的学习行为异化为依附权贵、谋取利益的投机钻营。与鲁迅笔下的其他人物形象一样,孔乙己同样具有为求依附、认同而不能的紧张焦虑,也有因屡次落第而逐渐积累的愤懑怨恨,还有掩饰窘迫、维系尊严的绝望努力,更有以长衫显示差别的自恋、夸张行为,面对奚落、嘲讽,孔乙己更表现出强烈的复仇与翻身心态,以实现渴慕已久的敬畏与尊重。但是,科考语境决定了只有中第才能改变身份,否则只能承担失败的痛苦结果。制度性的心灵伤害、人格异化,具有伦理化特征的鲁镇环境,共同铸成了孔乙己的病态人格标本,并成为作家探索国民性的重要途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