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滨州医学院学报》 >经前路腰骶椎椎间融合后内固定技术的研究进展

经前路腰骶椎椎间融合后内固定技术的研究进展

         

摘要

经前路腰椎椎间融合术(ALIF)是由O'brien首先提出并应用于临床,现已发展成为一种成熟的腰椎融合技术[1],广泛应用于腰椎滑脱、脊柱失稳、椎间盘源性疼痛以及椎体肿瘤或结核等疾病的治疗。但是相关研究证明,单独的融合不能使脊柱获得初始的稳定性[2],那么在ALIF后如何进行内固定获得脊柱即时稳定性就显得非常重要。上腰椎(L1~L3)局部解剖结构简单,易于行内固定进行重建,而腰骶段脊柱(L4~S1)局部毗邻血管神经等,相对复杂多变,独特的生物力学特性以及骶椎较疏松的骨质都导致腰骶段脊柱内固定较困难,特别是 L5切除后,因腰骶角的存在,钛板难以固定到S1椎体上,这一直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研究领域。本文就目前经前路腰骶椎椎间融合内固定方式的应用与进展作一概述,具体如下。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