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声刺激诱发麻醉豚鼠前庭咬肌反射及起源的研究

声刺激诱发麻醉豚鼠前庭咬肌反射及起源的研究

         

摘要

目的 建立声诱发前庭咬肌反射的动物模型,探讨咬肌反射电位的特征及起源.方法 20只豚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单侧前庭下神经切断组(5只)、单侧耳蜗神经破坏组(5只).3组动物分别在麻醉下于豚鼠下颌骨及颅顶之间用金属夹夹住,使咬肌保持一定的张力,记录click声诱发的咬肌反射电位,并进行听性脑干反应(ABR)测试.结果正常对照组豚鼠声诱发咬肌反射电位的负波(negative peak,NP)阈值为92±7.68dB nHL.给予100、90、80、70 dB nHL单侧声刺激时,同侧记录咬肌反射NP引出率分别为100%、7O%、40%、0%.给予100、90、80 dB nHL单侧声刺激时,同侧记录咬肌反射NP平均潜伏期分别为6.57±0.26、6.64±0.23、6.69±0.19 ms,不同刺激强度下NP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R的平均反应阈为31±7.88 dBnHL.单侧前庭下神经切断组术侧声诱发咬肌反射消失,ABR反应阈在正常范围内.单侧耳蜗神经破坏组术侧声诱发咬肌反射存在,NP阈值及潜伏期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R消失.结论 在豚鼠下颌骨及颅顶之间应用金属夹使咬肌保持一定的张力,同时给予click声刺激,可以建立一个理想的声刺激诱发前庭咬肌反射的动物模型;声刺激诱发的豚鼠咬肌反射电位NP来源于前庭,且该反射是肌源性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