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渭北典型大骨节病区居民膳食硒营养调查评价

渭北典型大骨节病区居民膳食硒营养调查评价

         

摘要

为了解陕西省渭北黄土高原大骨节病区停止硒盐防治措施6年后居民硒营养水平,明确病区居民膳食硒摄入量是否达到人体需要量,比较现阶段大骨节病区与非病区人群膳食硒摄入量差异,为陕西省渭北大骨节病区居民保障其硒营养摄入状况和预防控制大骨节病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在渭北选择2个大骨节病典型县区(永寿县、麟游县),以位于陕西关中地区的非病区杨凌区作为对照,共9个自然村,270户常住居民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食物频率调查问卷收集成年居民的基本信息及过去1年食物摄入情况,食物硒含量采用文献检索数据,计算问卷区域居民每日硒摄入量.结果表明:非病区杨凌居民每日硒摄入量明显高于病区永寿县、麟游县,其值分别为61.8、25.0、35.0μg.日摄入硒较低的病区居民人均收入较杨凌低,膳食结构仍然以粮谷类食物为主,每日小麦(面粉)的摄入量较大,分别占所有食物的46%和37%,杨凌区为24%;但因3个县区土壤均低硒,小麦籽粒中硒含量极低,其对杨凌、永寿、麟游居民硒摄入量贡献值仅为7%、13%和12%.渭北大骨节病区居民膳食结构仍以粮谷类食物为主,非病区杨凌区居民膳食多样性优于病区,主食小麦的摄入量显著低于病区居民,动物性食物中鱼虾类、蛋类、乳类的摄入量是病区居民的1.62~5.4倍.杨凌区、永寿县、麟游县居民膳食硒摄入量虽高于人体最低膳食硒需要量,但病区居民膳食硒摄入量远未达到人体膳食硒适宜需要量,此差异与病区土壤和农产品低硒、膳食结构、居民经济收入关系密切.亟需强硒营养宣传、利用经济有效的农艺措施提高小麦硒含量、增加经济收入、完善膳食结构以提高该区域居民硒摄入量.

著录项

  • 来源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9年第5期|991-999|共9页
  • 作者单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农业部西北植物营养与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 陕西 杨凌 712100;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农业部西北植物营养与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 陕西 杨凌 712100;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农业部西北植物营养与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 陕西 杨凌 712100;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农业部西北植物营养与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 陕西 杨凌 712100;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农业部西北植物营养与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 陕西 杨凌 712100;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农业部西北植物营养与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 陕西 杨凌 712100;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农业部西北植物营养与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 陕西 杨凌 712100;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陕西 杨凌 712100;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环境影响评价;
  • 关键词

    膳食硒摄入量; 膳食多样性; 大骨节病; 土壤硒;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