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人工模拟不同种植密度下四种水生植物的生长状况及对氮、磷的去除

人工模拟不同种植密度下四种水生植物的生长状况及对氮、磷的去除

         

摘要

水产养殖中后期(每年9-11月)是水体污染排放最严重的阶段.通过构建池塘循环水养殖湿地,利用水生植物对养殖污水进行净化,是目前国内养殖污水处理广泛应用的一种技术.选取四种水生植物(聚草、菹草、金鱼藻和浮萍),在9-11月进行为期7周的人工模拟实验,比较了不同种植密度下各种植物对氮、磷的去除效果.结果发现,在整个实验阶段,浮萍和聚草的生物量与种植时间、种植密度均呈现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并表现出对总氮和总磷良好的去除效果;金鱼藻和菹草在实验前期也表现出上述现象,但是在实验最后一周,可能由于气温下降较大,开始死亡、破败,由于生物量下降,其对总氮和总磷的去除作用也停滞.多因子分析认为,时间对生物量和对总氮、总磷的去除贡献较种植密度和种类两个因子的影响大.研究表明,温度降低造成水生植物死亡势必会影响养殖末期污水处理的能力,聚草因其高净化能力、耐低温,优于其他3种水生植物;过高的种植密度并不会带来明显的净化效果.在人工湿地中选取合适的种植品种,保持合理的种植密度,以及对过量水生植物的及时收割显得非常重要.

著录项

  • 来源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4年第1期|178-184|共7页
  • 作者单位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内陆渔业生态环境和资源重点开放实验室 无锡214081;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内陆渔业生态环境和资源重点开放实验室 无锡214081;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内陆渔业生态环境和资源重点开放实验室 无锡214081;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内陆渔业生态环境和资源重点开放实验室 无锡214081;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内陆渔业生态环境和资源重点开放实验室 无锡214081;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水生生物生态学;
  • 关键词

    密度; 水生植物; 生物量; 总氮; 总磷;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