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吉林医学 >急性颅脑损伤继发心血管系统变化的临床分析

急性颅脑损伤继发心血管系统变化的临床分析

     

摘要

@@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常见疾病,有很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严重时常伴有心血管、肺、胃肠等系统或脏器的紊乱,临床上以心血管系统变化尤为常见,其临床诊断及治疗关系患者的预后。现将本组诊治体会介绍如下:rn1 临床资料rn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来自1999年1月~2001年1月收入监护病房,并按GCS<13分颅脑伤病人共56例,其中男47例,女9例。入院不足24h或过去有心血管疾病的不记录在内。入院后所有病人的基本治疗相同,监测生命体征,吸氧并确保气道通畅,建立静脉通路,治疗主要是降颅压、预防感染、支持对症等。rn1.2 结果:严重颅脑损伤病人伴心血管系统变化达90%以上,其中5例与低血容量及伤情过重,终因泵衰竭死亡外,余伴发高血压10例,低血压4例,左心室高电压6例,窦性心动过速8例,窦性心动过缓4例,窦性心动不齐7例,有ST段及T波改变者12例。rn2 讨论rn 急性颅脑损伤继发心血管系统变化属于心脑综合征的范畴,主要发病机制为:①神经体液机制的紊乱。严重颅脑损伤使机体处于应激状态,体内儿茶酚胺等递质浓度发生变化。②脑对心脏的控制与调节作用发生紊乱。③颅内压增高致血流动力学改变,出现血压及心电图的变化。rn 严重颅脑损伤病人,因应激和各种调节反馈机制的紊乱,不仅引起血压异常和心率改变,更引起心肌的损害,主要因外伤后支配心脏的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引起儿茶酚胺分泌增多,导致心肌自律性和异位起搏点增加,同时由于儿茶酚胺在心肌内积聚,造成心肌损害,且因持续增高的交感作用又通过心肌细胞内钙的聚积加重心肌缺血,表现为ST段及T波改变,Q-T间期异常,心室局部传导阻滞等。临床常通过血清酶学的检测来了解心肌损害的程度。对心电异常的病人,通过改善供氧,应用心肌保护药物(如普萘洛尔),并可将甘露醇改为甘油果糖或白蛋白[1]。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