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江西医药》 >电针刺激对大鼠骨折术后疼痛的镇痛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电针刺激对大鼠骨折术后疼痛的镇痛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摘要

目的 探讨电针刺激对大鼠骨折术后疼痛的镇痛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方法 SPF级雄性健康SD大鼠24只,体质量为200±13g,4月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C组,n=12)和电针刺激组(EA组,n=12).两组大鼠均制备胫骨骨折模型,电针刺激组于造模后第1d开始,每日下午予以电针刺激"阳陵泉穴"30min,连续刺激14d;对照组实施假电针刺激操作.造模前1d和造模后3d、7d及14d采用电子von Frey刺激针测定各组大鼠的机械痛阈;自发痛行为检测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检测大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含量;每组随机取6只大鼠,通过X线和HE染色方法观察骨折早期愈合情况,并且计算X线评分.结果 EA组与C组体质量以及造模前1d痛阈基础值差异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相比,EA组在造模后3d、7d以及14d的机械缩足阈值均增加(P<0.05),两组大鼠造模后3天X线均表现左侧胫骨见骨折线影,断端对线尚可,对位一般,断面清晰,但无明显差异,未见骨痂形成;造模后7dEA组大鼠较C组大鼠断端骨折愈合X线改变更明显,骨痂更早出现;造模后14dEA组大鼠较C组大鼠断端骨折愈合X线改变更明显,骨痂范围更大、密度更高;X光评分表明,在术后3d、7d、14d时,EA组的X光评分显著高于C组(P<0.05),术后3d时,对照组:0.49±0.07;EA组:0.92±0.09;术后7d时,对照组:1.01±0.08;EA组:1.87±0.15;术后14h,对照组:1.61±0.18;EA组:2.98±0.16;EA组造模后3d:骨折断端处纤维化明显,炎性反应轻微;C组造模后3d:骨折断端处可见炎性渗出,伴纤维化反应;EA组造模后7d:可见纤维成软骨现象,并见片状成熟软骨形成,周围软组织内见轻微炎性反应;C组造模后7d:纤维化明显,伴软骨样基质形成,未见成熟软骨,周围软组织内见炎性反应;EA组造模后14d:可见纤维成骨现象,骨小梁形成较好,骨折愈合佳,未见炎性反应;C组造模后14d:见大片软骨形成,边缘见少许成骨现象,炎性反应不明显.结论 电针治疗可减轻骨折术后疼痛、加快骨折愈合过程以及增加骨痂的生成量,这可能与电针刺激减轻骨折断端的炎性反应有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