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国际观察》 >钓鱼岛的所谓“所有权”转移及其背后的经济因素

钓鱼岛的所谓“所有权”转移及其背后的经济因素

摘要

钓鱼岛的所谓“所有权”形式包括三种:“私有”、“公有”和“国有”.首先,该岛被日本窃占后便租借给私人开发,然后又出售给私人,完成了“私有化”.在“私有化”阶段,钓鱼岛为“所有人”带来了经济利益和土地转让利益.之后,东京都的“购岛”闹剧意味着该岛被“公有化”,所谓“公有化”是指按照日本的习惯称法,划归地方政府所有的过程.钓鱼岛的“公有化”对于所谓“岛主”,对于东京都以及背后的各种利益集团都是有利可图的.而“国有化”是指日本中央政府收归国有的过程.日本政府之所以对钓鱼岛主权态度坚决,原因之一在于该岛周围发现了石油资源,正是海洋及其海底的资源诱惑,使日本在钓鱼岛主权问题上一再挑起事端冲击中国的底线,所以经济考量是钓鱼岛主权之争的重要背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